去年11月,海南儋州市商务局官方网站因长期未更新名列国办通报的不合格网站名单。近日,儋州市纪委也将该案例作为“不干事、不担事”典型案例通报,儋州市委对商务局局长、党组书记董海峰予以立案审查,被处以行政记过及党内警告处分(2月8日《新京报》)。
这是海南省对信息公开不力问责的第一例,也是我国第一起官员因信息公开不力被问责的案例。一些人认为,这样的处理是“牛刀杀鸡”。这样的看法是对我国信息公开条例的认识不足。政府网站是信息公开的重要载体。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多次下发文件,部署、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然而,长期以来,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等现象长期存在,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僵尸网站”,这严重影响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进。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2016年第四次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至此,全国已有几百个不合格、不达标的政府网站被通报,但鲜有官员被问责。那儋州市商务局是否属于“躺枪”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违反条例规定的,轻者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实上,除了少数地方外,大部分省份都建立了问题网站问责机制。例如,吉林省要求对问题网站责任单位和人员予以点名通报、取消年度评优资格、调离工作岗位、免职等处理。湖北省对抽查合格率低于50%的市州,约谈相关政府秘书长。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却并没有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因信息公开不力被问责的情况。这恐怕是“僵尸网站”屡禁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儋州市商务局的问责,在海南全省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该省许多部门都主动咨询怎么把政府网站的运营维护工作做好。从上级推动着公开,到现在逐步变成他们要主动公开。挥起问责利剑,对信息公开的严肃态度,是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海南已在从严落实信息公开问责制方面作出了积极表现,希望有更多的后来者。如此一来,政府“僵尸网站”就会逐步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