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早则下午两三点,晚则下午四五点,这样的中小学放学时间让很多城市双职工家庭的学生家长苦不堪言。父母没下班,谁去接孩子?接了又安顿在哪儿成了不少家庭要面对的难题。为了应对这一状况,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各地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提出要求: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广大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
近日,中国之声在全国多地调查发现,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对文件的落实不太积极,甚至有个别教师做起了学生家长的工作,希望家长不要给孩子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班,教育部门的文件遭遇变相抵制。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学校老师提供课后服务的热情不高,催生了相当数量的社会托管机构,其中不乏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家长不放心可又无可奈何。今天起,中国之声推出系列报道《孩子放学该托付给谁?》,今天播出第一篇:《指导意见遭变相抵制,好政策难以落地》。
央广网北京12月11日消息(记者肖源 王伟)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自从提出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口号之后,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小学生的放学时间一般都在下午3点半左右,而家长一般则要到下午5点半才能下班,学生看护上的“空档期”,成了许多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南宁市民:我们都是上班族,白天没有时间,那又没有老人帮带,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个事情。
郑州市民:我们就商量了一下,给孩子报了一个兴趣班,最主要的还是这一个小时她能有个好的去处。
今年9月21日,青岛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让很多无法按时接孩子放学的家长看到了希望。通知要求,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解决学习日下午放学后小学低年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放学接送困难、在家无人照顾、安全存在隐患等社会难题。
家长没时间接孩子放学 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去上补习班
按照青岛市的相关规定,课后服务工作坚持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实行家长自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制度。前期也有不少学校给家长下发了调查申请书,统计有意愿参加学校课后服务的学生。青岛市民邢女士的孩子今年刚进入一所小学就读,作为双职工,她对校内托管充满了期待,在学校下发调查申请书后,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但第二天,她和班里其他十几个提交申请的家长被老师通知开会。
邢女士提供的一份录音中,老师对这些家长提出的申请委婉地表达了不满,“托管的时间是从3点50到4点50,一个小时。如果说家委会找不到合适的第三方,就需要我们班的这几个家长轮流到学校来看这些孩子,不管是谁看,其他家长都是4点50来接孩子。反正这个事情,全校从2年级到6年级没有一个在学校课后服务的。你们这些家长如果说想改一改,可以拿着单子改一下。”
仅仅提供一个小时的托管时间、所有事情都要由学生家长负责,在一系列严苛的条件下,这所学校最终劝退了所有提交申请的家长,并要求家长以书面的形式,向学校表明是自愿不参加课后服务的。
在南京,这种“学校课后服务”被称为“弹性离校”制度。南京一位市民称,学校下发弹性离校回执单后,班主任却找学生逐一谈话,要求孩子不要参加弹性离校,自己去上补习班,“老师单独喊小朋友去谈话,然后回来小朋友就跟我讲,死活就不想上,老师说你看别的班都没有上的。因为我们有家长微信群,大家约好一起上弹性离校,因为这么早放学,没有哪个上班的会这么早下班去接小朋友,后来没有一个上的。”
其他学校的多位家长也表示,老师有此类暗示。南京市民王先生的孩子是班上唯一一名参加弹性离校的学生,“孩子说,老师讲了只有家庭很困难的,其他反正不太好的这种家庭才会把孩子留在学校里面不管,似乎老师给留在学校里参加弹性离校的孩子贴上了某种标签,让孩子纷纷都不愿意参加。”
2016年3月发布的《南京市教育发展数字报告》显示,截至报告发布前,南京已有普通小学350所,在校学生35.8万多人,而参加弹性离校学生占比不足七分之一。西安市一所小学,全校1300名学生,仅有50名左右的学生参加弹性离校,占比不足百分之四。教育部出台的文件,得到不少双职工家长的拥护和支持,但“下午三点半问题”依然存在。不管是叫“弹性离校”,还是叫“课后服务”,实际参与人数远低于预期,一些学校教师还变相抵制提供这样的课后服务。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在哪儿?
教师工作量更大 学校担责更多
在一些学校负责人看来,学生家长众口难调,是学校组织“课后服务”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家长提出,家有二胎都来上学了。老大放学迟、老二放学早,能不能老二放学后先参加弹性离校,等老大放学后再一起接走;还有家长提出,孩子某天可能外出要参加活动可不可以;还有家长提出,因为家里临时出差或者要去照顾老人,一周或者一个月里某几天参加弹性离校。”
西安一所小学的负责人则认为,课后服务参与率低,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学校。教育局要求在“弹性放学”时间内,不能给学生进行任何教学上的要求,不能组织学生补课、上课,只允许完成家庭作业或者阅读、做游戏。所以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在这个时间里得不到更多知识方面的补充。有很多家长就把孩子带走,或者中途退出,让孩子上校外的补习班。”
从2013年开始,青岛市就有多所小学试点“校内托管”,但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太多。大多数学校对开展课后服务并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青岛市南区一所学校的教导处负责人坦言,害怕承担“责任”,是很重要的原因,“有时候孩子出现体伤事故,不管体伤事故发生时老师是不是在现场,是不是在组织教学,只要发生事故,学校就是有责任的,可能因此造成学校能避就避的现象,这也是很正常的。”
在河南一所小学执教的教师也认为,小学生上学时间已经很早了,如果再推迟放学,教师的工作量势必会更大,所担负的责任也更多,“这段时间本不属于老师管辖范围之内,但是如果他出事了,学校就得来负责,这个是最主要的。”
除了安全问题之外,人力、物力成本如何计算,同样不可忽视。在西安,政府财政按照每个参加“弹性离校”学生每年300元的标准补贴相关教师,而在南京,这一标准是不低于400元。按照每年上课200天来计算,为学生提供相应服务的老师,每天从每个参加“弹性离校”的学生身上,可得到的补助是一块五到两块钱。某地教体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延长放学时间,对学校教师来说,义务无限大,而权利却无限小。“尤其是牵扯到收费,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学校收任何一分钱,不管想交5块交10块,学校都没权利来收,也不敢乱收。”
南京一所学校的负责人表示,如果由学校和教师承担起这项工作,的确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学校也面临很大的压力,这些老师就没有办法参与全校教师会,还有教研组、年级组开展的业务学习,一般我们是安排在下班时间。”
而即便是一些课后服务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目前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场地、设施、师资困难等等。安徽滁州某小学负责人表示,“第一是我们学校地方比较小,有这个想法,但是学生多、地方小,面临安全问题。第二是放学以后时间不是很长,怎么安排课程。其实孩子放学后,在学校里有老师看着毕竟好一点。”
家长有家长的想法,学校有学校的苦衷,教师有教师的难处,这诸多因素混合在一起,导致教育部门的指导性文件,难以切实落地。而这也导致一些经营不规范的社会性课后服务机构,在不少城市里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