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去招人、租房有补贴、落户开绿灯、创业有支持,随着新年和求职旺季的到来,各个城市纷纷推出诱惑力十足的招才计划,“抢才大战”渐入白热化。近日,记者赴多地调研发现,很多城市能够在招才的同时,做好人才规划和配套工作,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但仍有个别省份因规划难以落实、工作力度不够,陷入了“招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境地。
招才
点赞:设招才局、做专项计划,多地抢才构筑金字塔
反思:体制不活、批手续拖半年,个别地区引才不力
“2017年前三个季度,留汉大学生人数已经超过20.5万人,是去年的两倍;落户人数13万人,较2016年增长了6倍!”拿到统计数据,湖北武汉市招才局协调推进部部长石柏林长舒了一口气,去年18万大学生留汉的目标提前超额完成。
大学生留汉是武汉人才战略的一部分。2017年4月,武汉成立招才局,实行“虚拟机构、实体运行”,与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将招才引智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创造性地提出“大学+”发展模式,强势加入全国各大城市的“抢才大战”。“我们把全市的人才项目、人才资金、人才政策都整合在一起,打造了一个真正的人才之家。”武汉市招才局招才引智工作部部长王凤介绍。
在武汉构筑的人才“金字塔”中,百万大学生是“塔基”部分,同属“塔基”的还有分布在各个行业的工匠。三项资智聚汉工程则强化“塔身”,力争每年引进2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举办各个高校校友资智回汉专场会。为做高做精“塔尖”,武汉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力争每年至少引进两名诺贝尔奖得主、20名外籍外地院士和一批商界领袖。
福建厦门市也推出重磅纳贤计划。近年来,先后实施“双百计划”“海纳百川”人才政策体系等政策,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各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超过6000人。“人才‘金字塔’的顶端领军型人才有了,我们更加重视底部支撑人才。”厦门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卢寿荣介绍。2017年下半年以来,厦门市组织、人社等部门分别组织生物医药、软件信息、集成电路等企业前往北京、上海等高校云集城市“招贤纳士”,累计达成就业意向近2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