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昌3月28日电 (记者 苏路程)树葬、花坛葬、深埋、江葬,江西74个县(市、区)建立全民遗体免费火化制度、5000多个行政村建有农村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该省正推行节地生态葬法,引领绿色生态殡葬新风。
中新社记者在江西省27日召开的2017年“清明节安全文明祭扫”新闻发布会上获此消息,这意味着中国内陆省份江西正逐渐告别传统入土为安的殡葬观念。
“逝者为大、入土为安”的丧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既有考古文化作为其客观存在的依据,也有典籍记载作为其历史事实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观念兴起及土地资源约束加剧,沿袭数千年的丧葬观念,正在这个古老又现代的国度悄悄发生改变,取而代之的绿色殡葬制度正得到中国官方的大力推进。
自2009年以来,中国民政部就提出要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鼓励倡导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2011年被民政部定为“绿色殡葬推进年”。
时隔五年之后的2016年,中国民政部、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天津、山西、河南等多地均因地制宜探索节地生态安葬,推动绿色殡葬制度改革创新。
上海是中国率先推行海葬的省市之一。自1991年3月19日举行首次海葬以来,截至2016年底,上海共有37056名逝者的骨灰被撒入大海。
继骨灰撒海葬式之后,北京今年推行又一项生态普惠的骨灰安葬形式——骨灰自然葬,具体指使用可降解容器或者直接将骨灰藏纳土中,安葬区域以植树、植花、植草等生态自然方式进行美化,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且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为推行节地生态安葬,陕西省2017年推动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各经营性公墓单位对采取生态安葬、使用可降解环保用品的,在费用上给予适当减免。
无独有偶,福建宁德也提出培育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积极推广骨灰楼(堂、塔、墙、廊等)、骨灰植树、植花、植草、骨灰撒海、骨灰撒散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到2020年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70%。
江西把绿色殡葬作为深化殡葬改革的突破口。2017年,江西首次将绿色殡葬建设纳入全省50项民生工程,要求各地加大财政投入和实施奖补政策力度,重点完善殡仪馆、骨灰堂、公益性公墓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
据了解,江西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困难民众遗体免费火化制度,目前正完善此制度,并推动政府买单全民免费火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