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当下,素菜因其低脂肪、高纤维的特点,成为了许多人餐桌上的常客。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一些看似健康的素菜,经过特定的烹饪方式处理后,油脂含量会大幅飙升,吃这些素菜简直好比直接喝油。
而这几种常见的烹饪方式,就是导致素菜变“油物”的罪魁祸首。
第一种:干煸菜系
干煸这种烹饪手法,旨在通过小火慢炒,让食材内部的水分逐渐蒸发,从而达到干香酥脆的口感。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让素菜达到理想的干香效果,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的油脂。
以干煸豆角为例,厨师通常会先将豆角放入热油中炸至表皮起皱,捞出后再进行煸炒。
在这个过程中,豆角不仅吸收了炸制时的大量油脂,而且在后续的煸炒过程中,为了防止粘锅和增加香味,还会再次加入油。这样一来,原本清爽的豆角就变得油腻不堪,每吃一口都仿佛是在喝油。
第二种:红烧菜系
红烧是一种通过酱油、糖等调味料,让食材充分吸收汤汁,呈现出浓郁色泽和醇厚口味的烹饪方式。在烧制过程中,为了使素菜更加入味,往往需要长时间炖煮,并且会加入较多的油脂。
▲关注医食参考 成为养生达人▲
比如红烧茄子,茄子本身就像一块海绵,特别吸油。在红烧过程中,大量的油脂被茄子吸收,使得这道菜的油脂含量极高。吃红烧茄子时,那种油腻感会在口中久久不散,长期食用这样的菜肴,无疑会增加身体的脂肪负担。
第三种:油炸菜系
油炸是将食材放入大量热油中,使其迅速变熟并变得金黄酥脆的烹饪方法。像炸薯条、炸藕盒等,这些素菜在油炸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油脂。
以炸藕盒为例,藕片被夹上肉馅后,裹上一层面糊,再放入油锅中炸制。面糊在热油中迅速膨胀,吸收了大量的油脂,而藕片本身也会吸收一部分油。咬上一口炸藕盒,满嘴都是油香,但这也意味着你摄入了大量的油脂。
长期食用油炸素菜,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四种:干锅菜系
干锅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配菜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但干锅菜在烹饪过程中,通常会先将各种食材过油,然后再放入干锅中加热。在加热过程中,食材会继续吸收油脂,而且干锅底部往往会有一层厚厚的油脂,用来保持菜品的温度和口感。
例如干锅花菜,花菜在过油后已经吸收了不少油脂,再放入干锅中与其他食材一起翻炒,油脂含量进一步增加。吃干锅花菜时,你会发现每一朵花菜上都裹着一层油,吃起来十分油腻。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尽量选择:
● 清蒸,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营养与原汁原味;
● 水煮,简单又清爽,还能减少油脂摄入;
● 清炒时少放油,控制好火候避免营养流失;
● 凉拌也是好方法,用低热量调料调出美味,既能保留素菜口感,又降低热量,让饮食更健康。
当然,也不是说油一点也不能吃。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克之间。